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强迫性神经症 > 症状概述

妙趣心理什么是强迫症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过于频繁地洗手,是最常见的强迫症症状之一

对图案和对称的需要,是另一种常见的强迫症症状。

对颜色的需要,也是强迫症症状。

瑞士摄影师乌瑟斯·威利是一名整理强迫症患者。图为其作品。

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又可以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及强迫意向。内容多种多样,如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碰到脏的东西会不会得病,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站在阳台上就有往下跳的冲动等。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产生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患者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得不做,比如患者有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的想法,相应的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碰到脏东西怕得病的患者就会反复洗手以保持干净。一些病程迁延的患者由于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久而久之形成了某种程序,比如洗手时一定要从指尖开始洗,连续不断洗到手腕,如果顺序反了或是中间被打断了就要重新开始洗,为此常耗费大量时间,痛苦不堪。

强迫症状具有以下特点:

1.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已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愉快),但如果不实施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

4.想法或冲动总是令人不快地反复出现。

病因

人类对强迫症的认识起步很晚,直到年代,精神科专家还认为强迫症的案例不多。如今,医学界普遍认为强迫症是四种最常见的心理失调症状之一,排在抑郁症、药物滥用和焦虑症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将强迫症列为十大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是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的两倍。

强迫症成因复杂,心理学界对此至今没有定论。但研究者们从遗传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角度考察,近年来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等。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倾向,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患者内心所经历的矛盾、焦虑最后只能通过强迫性的症状表达出来。

亚当认为,对强迫症的成因需要分两部分来看:一是什么让人容易受强迫症侵扰;二是什么真正触发了强迫症。

强迫症对人“有机可乘”,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会产生奇怪的想法。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侵入性思维”(IntrusiveThoughts)——许多人都有过抢劫、伤害他人、从高处跳下、偷看陌生人裸体的想法,这些想法无缘无故,不请自来。幸运的是,多数人的这些思维转瞬即逝,不会演变成强迫症。但对有些人来说,某个想法在脑中卡住了,再也无法驱走。

神经科学家对大量强迫症患者做了大脑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他们的大脑基底核出现异常。基底核位于大脑深部,目前所知的主要功能为对自主和重复运动的控制。其运作很容易被启动,却很难被关闭,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强迫症会与它的异常有关。

另外,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强迫症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造成诸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强迫症不仅与大脑构造相关,也与后天环境相关。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某些思维倾向让一些人更易得强迫症,心理学家将这些倾向称为失调信念(DysfunctionalBeliefs)。

与强迫症有重大关系的失调信念有三种:夸大威胁与责任的倾向;完美主义与对不确定性的抗拒;将个人思绪看得过于重要,因而忍不住想要控制它们的倾向。有这些倾向并不意味着就会得强迫症,但这会让人过分放大那些侵入性思想。

至于是什么触发了强迫症,则因人而异。有些人的原因与某个心理或精神创伤有关,但没有一个特定原因可以解释所有案例。

强迫症还和社会文化潮流息息相关——社会上流行的恐惧,往往在个人心中形成投射。亚当指出,在他这个年龄层的人当中,“担心艾滋病”是极为常见的强迫症形式之一,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对艾滋病的恐慌最严重的时期。美国精神科医生朱迪斯·瑞波波特在其名著《不能停止洗手的男孩》中写道,到年,他三分之一的患者症状都是极端害怕艾滋病。正是这本书让许多人第一次认识了强迫症。

治疗

虽然强迫症的病因至今未阐明,但依据现有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发病不仅与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脑内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有着莫大的联系。因而不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心理治疗

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其心理机制可能千差万别。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并分析内心的矛盾冲突,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森田疗法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法及暴露反应预防。思维阻断法是在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思维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比如利用设置闹钟铃声,来阻断强迫思维,必要时配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暴露反应预防是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鼓励患者逐步面对可引起强迫思维的各个情境而不产生强迫行为,比如患者很怕脏必须反复洗手以确保自己不会得病,在暴露反应预防中他就需要在几次治疗中逐步接触自己的汗水、鞋底、公共厕所的门把手及马桶坐垫而不洗手,因患者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并不会发生,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将在多次治疗后缓解直至消退,从而达到控制强迫症状的作用。

2.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使用比较多的主要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TIs),包括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等,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必要时临床上也使用心得安及苯二氮卓类药物辅助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失眠。对于难治性强迫症常联合应用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作为增效剂提高疗效。同心理治疗一样,药物治疗的疗效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一般的SSRIs类药物需要10~12周才能达到充分的抗强迫作用,且如果治疗有效仍需维持用药1~2年以巩固疗效。

3.物理治疗

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采用改良电休克及经颅磁刺激。神经外科手术被视为治疗强迫症的最后一个选择,因其存在痉挛发作、感觉丧失等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患者应在经过三位精神科主任医师会诊后再考虑是否手术。

瑞士摄影师乌瑟斯·威利是一名整理强迫症患者。图为其作品。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百度百科、腾讯文化),对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陈天作品

“妙莲居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北京中科医院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keuq.com/zzgs/7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