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强迫性神经症 > 预后饮食

心理学初学者容易趟的那些雷

心理咨询热线-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卡尔·罗杰斯近些年,国内掀起阵阵心理学学习热潮,大量学员走入各种各样的心理学课堂。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也是其中之一,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认证培训成为了大众普及心理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其中大多数人之后可能不会从事心理咨询的职业实践,主要是为了自我成长、孩子教育、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夫妻相处、工作助力等等目的。只有一部分会慢慢地沉淀下来,坚韧而坚定地一步步走下去。但不管是为了个人生活幸福,还是为了心理咨询的职业发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因为对心理学学科性质、应用原则、咨询规范、职业设置等情况的不了解,几乎每个学员都会犯一些错误,轻者披沥痛苦,重者害人害己:有的会对他人心理结构造成破坏,引起人际冲突;有的会导致婚姻破裂、家庭解体;有的会触犯法律、锒铛入狱;有的甚至会以身殉道、驾鹤西游。这些现象轻则令人遗憾,重则令人痛心。但总体来说令人难过,因为任何学员都是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参加学习的,但因种种原因而造成这样不利的后果,不能不促使邱先生觉得非常有必要提前告诉学员这个专业学习中的各种风险,使学习者能够适当规避一些雷区,即使未能很快提升幸福感,但至少不会遭受太多不必要的煎熬和损失。就邱先生自己的感受来说,宁愿学员从来没有走入心理学的课堂,也不愿意看到学员稀里糊涂的因学习而更加痛苦,甚或毫无征兆地突然去另一个世界找弗洛伊德。现在根据邱先生及很多同行、前辈对行业发展中曾经出现过或可能出现的情况的梳理,列出以下一些学习者需要注意的方面。自贴标签话语攻击外部归因转嫁责任急躁攻心狂找病人热情害人野蛮分析癫狂学习幻想自愈吝于投资急功近利拒绝成长赤膊上阵督导缺位上帝自居门派纷争巫化迷信故做神秘孤胆英雄自贴标签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基础理论尤其是变态心理学的学习中,有的学员学到什么理论和概念都喜欢拿自身来体验。看到一种异常症状就自己想象着感受一下,一来二去地发现自己似乎存在所有的异常心理症状;学到一种精神障碍就和自己对照一下,左对右比地发现自己好像患上很多的精神障碍。不必否认的是,某些学员确实是带着深刻的痛苦来学习的,学习的目的一部分也是希望通过培训解决自身的问题,但我们必须强调和说明的是:异常的心理症状具有无明确原因性、无有效自控性、无现实意义性;也就是它们的出现基本和现实生活的事件、刺激、压力、挫折等没有关系,是无缘无故地就出现的;而且个体完全无法控制;有一些如幻觉、妄想之类甚至个体根本自己认识不到这是症状,而是坚定不移地信以为真。来学习的学员的内心痛苦往往和现实生活的刺激有关,根本不属于异常或病态的范围。其实判断自己有没有病态的问题有两个方法:一是看自己的生活、学习功能是否被严重破坏,因为真正的病态心理出现时,你根本不大可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二则更简单,直接去问授课的老师就可以了,老师会给你正确的解答。不要有事没事地瞎琢磨,否则就是一种极度自恋的表现:因为生活中体现不出来自身的价值,就给自己贴个心理异常的标签,这样既显得与众不同,又显得很了不起。其实想罹患很多精神障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来参加学习的学员在这一点上根本“不够格”。话语攻击这种情况多见于女性学员,有两种情形。一是根本没有恶意的分享。心理学的早期学习过程是很令人着迷的,尤其是听诸如邱先生这样优秀的心理学讲师的课程时,常常会感到妙趣横生、妙不可言,或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或若有所思,或隽永深刻。这种迷人的理智感令人沉醉和畅意,回去就会忍不住和家里人分享。但有时让学员困惑和委屈的是,家人开始似乎还饶有趣味,但学员往往没有意识到这时家人更多是一种表面的礼节,为的是避免你直接尅人,而往往继续说下去时,家人就可能表现得不耐烦,最后忍无可忍了,就会露出最终面目勃然大怒:“不要再和我说心理学!”亲爱的学员会因此而倍感委屈,闹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但要知道这种自我迷醉的分享一般偶尔一次就行,而且要言简意赅,因为对别人不断地说话,可能是攻击对方的表现。肿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感兴趣的东西,不等于家人也会、且也要感兴趣。对于可能不太感兴趣的信息,任何人都是如遭轰炸、疲于应付的。要是不理解,你可以设想一下,一个直销或推销人员见你就讲他们的产品,在你没多大兴趣的时候,面对这种频繁的语言轰炸,请仔细体验一下自己内心的感觉:你这种感觉就是你不断叙说心理学的东西时你的家人的感觉。所以学习心理学之后,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有眼色,不要在别人不太感兴趣的时候絮絮叨叨。要是不说憋得慌,就自己给自己说呗,估计你说不到五分钟就会发蔫。第二种情况是在交流沟通时用来吵架的。有些女学员自从学了心理学,走路都觉得扬眉吐气、器宇轩昂、精神抖擞、顾盼生姿,打心眼里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蓬勃力量,宛如重获新生。但之前我们也分析过,这不过是了解到心理学的某些神奇效果后引发的激情感和振奋感,本质上是一种虚妄的错觉。那些平时在家里没有足够地位和话语权、经常有各种压抑的学员这种感觉最为强烈,似乎有一种要“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自我膨胀感和强大喜悦感,在家里与家人说话时,不可避免地就有点趾高气昂的美式作派。心理学的学习最初必然是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在这些学员这里,这些知识的掌握在她们与别人沟通时是可以作为热武器的:至少家人没学过,而学员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会把家人说得一愣一愣的,他想反驳也会感到辞不达意、理屈词穷,总之肯定说不过你。最后必定恼羞成怒、怒发冲冠、灰头土脸、拂袖而去。心理学的武器是如此的犀利,以至于学员往往把家人讲得落荒而逃,对方一败涂地。但家人在一起过日子就像抬轿子,你把他骂跑了,最后只能看着歪倒在路边的轿子犯愁。这就叫搬着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多少有点自作自受。因此,心理学的学习者必须注意:首要生活应用原则就是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没事找事。心理学是为了提升自己进而让家人感到舒服的,而不是让身边的人烦你的,不要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攻击性的能量。外部归因这种情况是心理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之前只是背书,现在则开始分析。当我们了解到一些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规律后,会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或问题进行解释。而最初的解释是不自觉地从身边的人身上找原因,找来找去,终于在心理学的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发现了一切问题的罪魁祸首:那就是你身边这些个方趾圆颅的人——我们的父母、爱人或孩子。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肇事者既然找到了,那就开始收拾吧。但从心理发展和人际互动的角度来看,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出现的多数问题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责任。假如我们非要竭力撇清、置身事外,那家人肯定不干,于是矛盾冲突会逐渐升级,仍然会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破坏。转嫁责任在经过与家人的反复碰撞之后,双方明着暗着都会给自己辩护,辩护的证据无非是找对方的错误。这样找来找去,每个人的问题都会浮出水面,心理学的学习者也不例外。因为从来没听说学了心理学可以免于一切责任和过失的,如果真的是这样,估计心理学早就贯穿银河、风靡宇宙了。但心理学的学习者无论如何都不是一般人,我们会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因为我们有了自己已经成长的错觉。而这些问题虽然要解决,我们的这种成长感就是已经履行责任和承担后果的体现,因此剩下的事情就是家人的改变和成长了。怎么算是成长呢?当然由心理学专业的咱说了算。于是又一轮的攻击和改造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但在客观上,由于我们“正在成长”亦即我们不需要再做什么的虚妄感的存在,我们其实并没有对问题的解决付出真正有效的努力,而是除了指手画脚、发号施令之外,别的基本啥也没干。对他人的改造在心理的层面是意志的强压和自尊的轰击,会引起人们的奴役感、屈辱感、无能感、挫伤感和愤怒感,体现的是对心灵的无情鞭打。这必然会引起对方的防御和反击,因此仍然是战火纷飞地互相攻击,而且会愈演愈烈。我们无形中把自己的责任叠加在家人身上让他们去承担,这是赤裸裸的诬陷。真正心理和道德成熟的人绝对不会这么干。我们要真的开始踏上心理成长的旅程,就必须学着与自己和家人曾经的错误、责任、缺陷来和解,因为没有人会故意地伤害亲人,这往往是亲密关系中心理距离过近又缺乏互相理解和正确技巧的必然碰撞。假如我们不试图与曾经的错误说拜拜,它就会一直横亘在我们和亲人之间,造成持久的痛苦感。所以这种成长性责任的担当是要认识到各自的过失,并对亲人造成的伤害互相说抱歉,歉意的表达会消解内在的愤怒,情绪的消解相当于松开了风筝的线,宛如风筝的伤痛会淡化和飘远。互相谅解的歉意表达是非常关键的对过去的厘清和告别,也是修复伤口的愈合剂,更是重建爱的连接的廊桥。情绪消解,关系缓和,这样还可以一起继续玩耍。与亲人的相伴,过日子,其实就是在生命都在的时候,好好活着一起玩耍。急躁攻心急躁心态是心理学初学者最常见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来自于内在痛苦缓解的迫切感,另一方面来自于内在力量的匮乏感。在大多数家庭中,我们从小对于较为纯净的爱的情感的匮乏就一直存在。就像饥饿了很久的人,见到食物会两眼放光,饥不择食,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但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很多东西其实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就像吞进去很多食物没有消化,无法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所以还是有很强的饥饿感;这既会让人产生疑惑,也会让人恐慌。这些情绪会向外集中表现为焦灼感。可是心理学的学习要面对的基本知识的信息量异乎寻常地大,想要记住也好,想要理解也罢,都需要一个不断巩固和领悟的过程。因此只会着急也并不解决问题。这里我们更倾向于以这样的方式来描述心理学的学习过程: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和记忆像在培植一片土壤,学习的兴趣和意愿是在这片土地上播下的种子,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相当于种子发芽后根须的深植、汲取养分,种子发芽后的生长增强的是内在的滋养性的力量。任何作物的生长都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生长周期。陪伴生命生长的过程是一种看到生命的奇迹的独特经验,这种悉心陪伴和耐心等待的过程会持续不断地丰富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丰盈而饱满。成长的过程是柔和的生命图卷的徐徐展开,就像我们走在路上欣赏沿途的绮丽风光,但条件是放慢脚步。这里借助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句话来送给为学习而焦灼的学员:“慢慢走,欣赏啊!”狂找病人在继续的不断学习中,当学到变态心理学和心理诊断技能的时候,学员会不自觉地跃跃欲试,想实践一下自己的专业心理评估的“罗汉拳”,所以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把目光转向身边能够见到的所有的人,看看谁有心理问题。结果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而且不少都很严重!你看,这家伙整天沉默寡言、心事重重,不会是抑郁症吧;那伙计生人面前不怎么说话,熟悉之后居然这么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好像有精神分裂症嗳;这姑娘看着很好,但整天叽叽喳喳眉飞色舞的,我怀疑有点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倾向;我们领导虽然成功,但人格上偏执性的特点比较明显,我估计是个偏执狂;哎,对了你看:邱老师每次上课必然用录音笔把自己讲的课录下来,反复出现这样的行为,那不是强迫症是什么?……邱先生何幸,真的因为上课自己录音被学员“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但是诊断了却不给治,这事到现在邱先生还耿耿于怀。以上学员的判断: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这个论断基本上是正确的;就像完全身体健康的人不存在一样,完全心理健康的人也不存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糟糕的心理状态。但刚才举的例子则完全是瞎说。这个时候的学员是带着一种医疗或病理的视角来观察别人的,具有一种审慎的冷静,但内心却充满了荡气回肠的狂热。如果仅此而已,倒也无伤大雅,怕就怕看到了别人的所谓问题,满腹激动和热情地去主动给人家治。这样做要么吃个闭门羹,要么被人骂回来:这就是下面要说的一点。热情害人学员在学习过心理咨询的一些技能后,浑身上下会充满强大的威武感和傲娇的使命感,不仅热衷于到处诊断别人的心理问题,而且还自告奋勇地主动去治。但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章法,双眼灼灼地乱问一气,稍微了解点情况就认为自己已经了如指掌,随后就是信心十足地分析和头头是道地建议。怎么看怎么像镶了一颗大金牙,见人就咧嘴大笑打招呼的暴发户,其中充满了炫耀和表演的精气神,生怕别人不知道咱是心理咨询师。但是,这样真的能帮助别人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别人要求我们帮了吗?实际上这只会干扰别人,这种过于主动的雷锋精神,本质上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如何不凡、多么卓越、怎样超群、有多优秀。是拿着别人的伤痛、暗疾来构建自己无私高尚的光辉形象。有的甚至因一下子击溃别人心理安全防线暴露出内在的状态,而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伤害。这就像突然扒光了他人的衣服,让对方袒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这种“热情”,绝对要不得。心理咨询中选择工作对象不完全是有没有心理问题,而是有没有求助愿望,即使有心理问题而没有向我们求助的,也不是我们的工作对象。就像一个医术高明的牙医,也是只有病人找上门来的时候才开始工作,总不能拎着器械跑到大街上发现别人的牙齿有问题,见人就拔吧?这样的医生绝对会被人打残。心理学员这样干的,也基本会被骂回来。野蛮分析在学员不太了解究竟谁是自己的工作对象时,充满热情和激情地主动为别人解决心理问题的,在遇到别人自我保护性的抗拒和防御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因恼羞成怒,对他人进行持续的攻击和伤害。这就是野蛮分析。这种野蛮分析的行为最初多是针对身边的人,尤其是爱人和孩子。之前曾经有个女学员在学习意象对话技术后,了解到看花的意象可以探查男性心中有没有对多个女性的爱慕,所以回去就引导从来没有学习过的丈夫看花。还好丈夫引出的意象看到的花就一朵大花,花朵的特征刚好符合这个女学员的特质。结果呈现的是丈夫对她在情感上非常忠诚,才没有造成分裂的危局。假如引导的结果丈夫看到了很多花朵,可能呈现出来丈夫除了喜欢她,还喜欢的有别的女人,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收拾他?离婚?或者自己也去搞点外遇,报复一下丈夫?而且,意象对话看花的技术的运用和解释也未必就是男性看到很多花就是想劈腿,这种偏狭的解释除了给自己找罪受以外,没有其他的用途。当然这还是比较隐性的技术。另外一些学员在热衷于给人做分析时,非常坚信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是绝对正确的,在遭到别人的否认时,仍一意孤行地狂烈解读,只要别人反对,就说人家阻抗,总而言之非得让人接受自己的分析结果不可。这就像残忍地撕裂了他人的伤口,在别人喊疼时,仍义无反顾地继续解剖,不断地扩大血淋淋的创口。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来治病救人是利器,用来伤人害人就变成凶器了。所以有时我就觉得刚处于心理学学习激情期的学员可能是最具有破坏性的一群人:侵略成性,野蛮残忍,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心理学讲师,邱先生就会产生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只想钉一排排木头桩,把没有接受完系统培训就去“助人”的心理学员一个个用绳拴起来。但更重要的,则是心理学培训讲师的同行们,一定要在课堂上反复告诫学员这些可能出现的危险的情境,因为学员还没有这样做可能带给人巨大伤害的认识,他们反倒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别人。癫狂学习由于人们大多是源于内心无法排解的痛苦来参加心理学的学习,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积极怡人的态度。但内在的匮乏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填补的,加之一些学员过于急躁,总想着能立竿见影,所以除了前面所说的急躁攻心之外,部分学员的选择是疯狂地学习:什么课都听,谁的课都上,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学习之后也没有好好的消化沉淀,更没有用于自身的滋养和调节,表现得盲目而狂热,偏执而贪婪。心理培训的课程是有不同的层次和目标的:有的是观念传播,有的是深度体验;有的是内在探索,有的是深入疗愈;有的是技能训练,有的是问题解决;有的是拓展训练,有的是工具习得;还有一些只是挂着心理学的名头,属于变相的成功心理学,甚或只是招摇撞骗的垃圾课。初学者要学习的课程,一定是和个人成长、技能训练、生活应用有关的课程,而且价格不要太高;







































昆明白癜风正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keuq.com/yfys/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