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强迫性神经症 > 疾病预防

强迫症的几大表现,你中招了吗

?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9%—2.5%。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在被强迫症所困扰,但却对它知之甚少。今天,我们采访到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咨询师张鸿飞老师。来听听心理专家是如何来解读强迫症的。

强迫症患者为什么会痛苦?

  张老师向我们解释,心理学中认为强迫症是指患者头脑中反复出现某些观念、意象,或者重复做出某种动作,这些观念、意象都是违反自己意愿的,于是极力抵抗,却发现越抵抗,它的力量就越强,在抵抗和斗争的同时产生出焦虑和痛苦。

  研究发现,努力控制这些想法反而会增加它们的出现。随着想法的力量与控制力量的不断增强,患者付出的意志努力越来越多,越来越辛苦,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的结局也让他越来越痛苦。

患者如何陷入思维怪圈?

  强迫观念是强迫症的核心症状

  强迫症患者时常会陷入痛苦不堪但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境地,那么强迫症患者究竟是怎么了,他们又陷入了怎样的思维误区呢?张老师向我们解答,强迫症状可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强迫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为患者反复而持久地思考某些并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可以是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也可以是冲动念头。这些体验不是自愿产生的,但仍来源于自己(如果他自述体验来源于外在,比如他人、外星生物的控制,基本可断定是属于精神分裂)。他力图摆脱,却摆脱不了,并因此而痛苦、焦虑。

强迫观念可表现为以下情况:

  强迫怀疑:患者在出门前怀疑自己是否锁好门窗,发邮件时怀疑自己有没有把对方邮箱地址写错等。

  强迫回忆:患者对过去做过的事、写过的信、讲过的话反复地回忆,唯恐做错写错和说错,有时毫无目的性。尤其是对过去不幸的经历不由自主地反复回忆,或是对书中的某个章节、某段歌曲或电影片段反复回忆,并为无法摆脱而苦恼。

  强迫性穷思极虑: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或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思考不已。如病人看到窗外五彩缤纷的花朵,脑子里会不停地思索为什么花朵会有各种颜色?明知没有意义、没有必要但就是不由自主。

  强迫联想:当患者看到或听到某一事物时,就出现与其相关不可停止的联想。比如患者看到别人用过他的书,立刻会想到别人手上有没有细菌病毒?会是什么细菌病毒呢?会不会传染?染上了会怎么样?越想越焦虑,但又停不下来。

  强迫对立思维:患者常常出现与自己意愿相反的念头。例如一个白领男性,他做的是很体面的工作,他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像一位绅士,但他在公共场合却总是得想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他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内心中就是制止不了这种想法的出现。(这不同于暴露癖,暴露癖患者不会觉得暴露自己生殖器的行为不好,他们期待着暴露时别人惊吓的反应)

强迫行为是为了满足强迫观念的需要

  强迫行为产生于强迫观念,可分为屈从性强迫行为和对抗性性强迫行为。屈从性强迫行为是为满足强迫观念的需要,最常见的是因怀疑被污染而一天数十次洗手或反复地洗衣服,因怀疑门上未上锁而往返多次进行检查等。对抗性强迫行为是为了对抗强迫思维或冲动,意在消灭灾祸,或防范未然。只是这种动作与现实没太大联系,可患者却非做不可。做后能避免片刻紧张,但一会儿又感不舒服,仍需重新进行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常见下面几种形式:

  强迫洁癖: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挂号员认为接触一些肿瘤病人的门诊卡可“传染”上肿瘤,会传染给家人,于是每次下班后必高喊家人给她开门,她则高举双手进入,然后反复洗手,内外衣也全部换洗,直到深更半夜才能就寝。

  强迫检查:大都产生于强迫怀疑,如怀疑电视机是否关好、电源是否切断、门是否锁好等,每次外出都反反复复检查好几遍才能出门,为此深感痛苦。有的患者反复检查账单、化验单等、

  强迫计数:有些患者每次出门总要计数街上的电线杆数,上台阶要数台阶数等,如中间发现漏计,则回头再重新点数。

  强迫性仪式动作:患病初期的强迫行为是简单的,只是以某些动作来缓解焦虑和不安,随着病情的加重,原先的动作不足以缓解焦虑,就会增添新的内容,逐渐形成复杂的、具有固定格式的行为组合,称为强迫仪式行为。这是,病人必须按照仪式的程序操作,稍有差错,便从头做起。例如,病人出门时必须右脚先迈出门,如遗忘则回来重新开始。

不要随便给自己扣上“强迫症”的帽子

  很多人都会根据一些症状对号入座,随便把自己定义为强迫症,张老师提醒我们,其实强迫症的诊断不是随便在网上做个心理测试就能确诊的。强迫症的确定有着严格的程序,它的诊断标准是:

  (1)以强迫症为主,表现为下述之一种或几种混合: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强迫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以强迫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仪式化动作;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的内心,不是外界或别人影响所强加的;

  (3)强迫症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4)病人的社会功能受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5)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和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揭示强迫症背后暗藏的心理学道理

  强迫患者往往会陷入一个思维怪圈而无法自拔,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他们强迫观念的产生,为什么他们的思维习惯会与正常人相差如此之大呢?对于这个问题,张老师耐心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各个角度向我们解释了强迫症背后暗藏的真正玄机。

  (一)从精神分析看强迫症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强迫症患者是因为有了强大的超我,超我代表了责任、道德,是追求完美、高尚行为的力量。这与人作为动物的本性是截然相反的。动物的本性是追求生存、追求快乐,代表了自私的一面,心理学上把它叫做本我。每个人身上本我、超我两股力量都存在着,它们维持着一定的平衡,倒也相安无事。就好比是实力相近的两个国家,谁也不会贸然发起战争,大家就处于和平之中。

  强迫症患者身上有着很强的超我,过度的责任感、过度的追求完美,让本我与超我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引发了内心的冲突。强大的超我会要求患者做很多看起来无意义的事情,其实这些事情背后隐藏了超我的“思维”,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用潜意识的思维是可以理解这些事情的。

  对于强迫症的治疗,精神分析师会与患者一起发掘他潜意识中的本我,超我,以及协调本我、超我之间的防御机制,再协调它们,让本我、超我的平衡重新建立,从而使之痊愈。

  (二)从认知心理学看强迫症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情绪和反应是由自己思维模式的决定的。比如一个人参加比赛得了第二名,他有可能很高兴,因为他的思维是:这么多参赛者里面,只有一个人比我棒;他也有可能很沮丧,因为他的思维是:这些参赛者里面,就有人比我棒,看来我做得还不够好,我不够努力,不够有天赋,我连这个都做不好,其他的就更差劲了。

  强迫症患者身上经常有的一些思维模式有:绝对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等。绝对化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如何的信念。比如“我必须要当第一”、“我必须要成功等”、“我必须要完美无缺”、“我不能有一丁点的失误”、“如果我不能把数数完,我的家人就会生病”等;以偏概全的思维表现为“我今天表现不够好,说明我是一个很失败的人”等;糟糕至极是指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会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的想法。比如“失业对我来说,就像天塌下来一样。那时我父母会不再关心我,妻子会不再爱我,没有人看得起我”等。

  这些思维模式会让他们看到的世界远离真实的世界,他们活在自己的焦虑之中。对于强迫症患者,认知心理学治疗师会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思维模式,检验这些思维模式是否是合理的,打破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从而使他们痊愈。

  (三)从人本主义看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经常会感到自己内心中有两股力量,他们截然相反,他们困惑,不知道这些力量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而人本主义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人本主义认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但是当我们经常收集到与我们内心体验不一致的信息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开始紊乱,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各种心理症状了。

  比如说,一个男孩觉得打他自己的身体让他很舒服,但他的父母却对他说:“这样做不好,你这样做一点都不可爱。”这样,他可能产生不正确的、歪曲的评价“我觉得这种行为是不好的”,但与他内心的真实感觉是不一致的,真实的评价应该是“在我打我的身体时,我觉得快乐,父母却不高兴”。这种评价不是建立在他自己的真实感觉之上,而是建立在他人的感觉之上。自己长久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不断内化他人的感觉,就很容易出现心理症状。

  对强迫症患者咨询时,经常会发现他们内心的两股力量冲突,一股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一股是父母等重要他人的严厉要求。

  对强迫症的治疗,人本主义会提供真诚、共情、无条件的积极   (四)从行为主义看强迫症

  行为主义认为,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得来的,包括强迫症等心理问题。

  该学派观点认为偶然间发现的某种行为因为能够有效缓解人当时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人就会习得这类行为,并把它仪式化。有位大学生患者每天睡觉前一定把鞋严格按照鞋跟向床,鞋头向外并列紧靠在一起摆放,同学宿舍内同学从床前走过,他一定翻身检查鞋子摆放情况,如果鞋子有移动、歪斜痕迹,他一定要下床从新摆放鞋子才能继续睡觉。每天晚上如此往复,他通常闹到很晚才能睡觉,严重影响睡眠。而该患者真正仪式化行为起源于他小时候的家庭生活,有一次父母吵架吵得很厉害,直到这个小孩脱了鞋准备睡觉时,父母才停止了争吵。于是长大后的小孩想用同样的方法面对宿舍的吵闹声,缓解其对宿舍生活不适应所引发的紧张焦虑情绪。

  对于强迫症的治疗,行为主义主要采用放松训练和行为重建。如上例中的大学生,当他晚上睡觉时,不去摆放鞋子心里就会焦虑,这时做一下放松训练,让整个人放松下来,一段时间之后,当他形成了新的行为习惯后,就不会再去摆放鞋子,也不会焦虑了。

  (五)从社会统计学看强迫症

  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9%~2.5%,此病大多于青春期后或成年早期起病,2/3的患者在25岁以前出现症状,35岁后首发症状的不足15%,男女比例接近。在离婚、分居、失业或社会经济水平低下的人群中,此病的患病率较高。各种职业中,会计、出纳等职业有较高的患病率。

  从患者的性格特征来看,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强迫症患者有明显的不安全感,不完善感,不确定感。

  另外,有意思的是,对于很多成功人士,他们也有着一定的强迫倾向。英格兰著名球星贝克汉姆曾在接受访问时,自曝自己患有强迫症,要求一切都完美或是井井有条。只要闲下来,他就会一遍遍地摆放家中的饮料、衣服和杂志等,直到达到自己心中完美的格局时才会停止。

  这是因为有强迫倾向的人,一般都存在过于追求完美的心理动力,他们做事认真、严格,对自己要求过高。而这恰恰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强迫也是成功人士的优秀伙伴。









































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
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keuq.com/jbyf/7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