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强迫性神经症 > 护理常识

三级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技能知识习题集

三、意志减退:指意志活动的减少。

1.抑郁状态患者

2.意志减退可见上文所述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即意志低下患者。

意志行为障碍4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常区分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动作和行为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

意志行为障碍5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6.刻板动作.

2.违拗7.模仿动作

3.蜡样屈曲

8.意向倒错

4.缄默9.作态

5.被动性服从

10.强迫动作

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

特点:无意识障碍、无智能障碍、无自知力。

类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

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

本病病因不明,起病一般在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

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性,并不荒谬。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特点:1.在两周内急性起病

2.以精神病性障碍为主

3.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

4.在2~3个月内痊愈

第二单元心境障碍

一、躁狂发作: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轻型躁狂

无精神病症状躁狂

有精神病症状躁狂

复发性躁狂。

二、抑郁发作

特点: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行为减少

情绪低落:抑郁障碍特征性症状(约占90%以上)。

情感的基调是低沉的、灰色的,有的病人形容是带着深色墨镜看世界,到处一片灰暗

程度:心情不佳悲观绝望。

病人常能体验和过去不一样。生活没有意义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

时间定向障碍,时间拉长了。

焦虑、激越症状,多见于年长女性。

二、抑郁发作

丧失兴趣:常见并有特征性

既往的嗜好丧失。

对家人、孩子失去了往日的亲情。

对亲朋好友的团聚都丧失兴趣,

闭门独居,回避社交。

精力丧失:包括体力,脑力两方面

轻者主观感觉精力不足、疲乏、无力

重者无精打采,精疲力竭

既往简单的事情现在不会作了,或者虽然知道该怎么作,但感觉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

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是抑郁心境的一种加工性症状

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歪曲的认知。过分贬低自己,病人总以批判的眼光、消极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精神运动性迟滞:约半数以上的病人可有或轻或重的迟滞

思维联想迟缓

记忆力减退

语音低,语流慢,语量少。

动作迟缓,可达到木僵或亚木僵的地步

自杀观念及行为:

长期追踪因自杀身亡着约为抑郁症的15%~25%

抑郁症的自杀率是一般人群的20倍,具估计约占自杀总数的1/2~2/3,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逐渐产生,观念强烈,方法隐蔽,成功率高

躯体或生物学症状:

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病人往往诉述吃饭如同嚼蜡

性功能减退

睡眠障碍,一般以中后期睡眠障碍为主。早醒常见,较平时可早醒2~3小时以上

昼夜变化,抑郁症病人症状可有昼重夜轻的变化,一般以晨起症状最重,下午和傍晚可减轻。约见于50%左右的病人

抑郁病人大多有自知力

三、双相障碍

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1、环性心境障碍

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单程度较轻,不符合抑郁或躁狂的诊断标准

一段抑郁后出现一段躁狂,然后恢复正常心境状态

一般正常的间歇期可达数月,其主要特征为持续性心境不稳

抑郁躁狂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关系不大,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又称“环性人格”

2、恶劣心境障碍

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有求治要求,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影响

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无长时间的缓解,缓解期不超过2月,与人格特征和生活事件关系密切

躯体主诉多见,睡眠障碍,疼痛症状

无早醒、晨重夜轻及体重减轻等生物学改变

抑郁性神经症(CCMD-2)

3、混合发作

一次发作中同时有抑郁和躁狂症状,一般是快速循环性双相障碍中出现的

活动明显增多,话多,同时有消极抑郁的想法

混合状态较短,很快转入抑郁相或躁狂

易误诊为分裂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第三单元神经症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为:

1、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

2、是一组机能性障碍,属功能性非器质性障碍

3、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的症状

4、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

5、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

6、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

7、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8、自知力充分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的来讲,神经症的病因是多源性的,至今仍无定论,关于生物学研究目前无肯定的发现,一些遗传学研究虽然发现某些类型有家族聚集倾向,但更多学者认为,遗传的只是一种个性特征或易感素质,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外在的精神应激因素与内在的素质因素是神经症发生的必不可少的原因,两者缺一不可

素质因素

患者的个性特征首先决定着患神经症的难易程度。许多研究认为个性古板严肃、多愁善感、焦虑、悲观、保守、敏感、孤僻的人易患神经症

不同的个性特征决定着患某种特定的神经症亚型的倾向,如:表演型人格—癔症,强迫人格—强迫性神经症

精神应激因素与生活事件

许多研究表明神经症患者比他人遭受更多的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婚姻与性关系、经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遭受精神事件多的个体易患神经症,另一方面可能是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点更易于对生活感到不满,对生活事件更易感,或者其个性特征易于损害人际交往过程,而导致生活中更多的冲突和应激。

精神应激因素与生活事件

引起神经症的精神应激事件有以下特点:

应激事件的强度一般不十分强烈,往往为多个日常琐事事件的反复发生,持续时间长。这区别于反应性精神障碍。

应激事件对神经症患者往往有独特的意义,神经症患者对此特别敏感,往往造成内心的冲突,而对健康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患者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但不能将理念化解为行动,不能将自己从困境和冲突中解脱出来,致使应激持续存在,最终超过个体的承受能力而发病。

神经症患者的应激事件不但来于外界,更多地来自患者的内心的需求。因此,患者的许多痛苦实质上来源于患者的个性

发病的心理学基础

精神分析的神经症基础:

焦虑被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是神经症最核心的症状,这基于S.Freud的两个基本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理论和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理论。当本我的冲动与超我发生冲突时,自我如果不能运用一些理性机制来调节它们的冲突以及缓解冲突引起的焦虑时,就不得不采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如压抑、投射、反向形成、固着等,当自我力量不足以抵御或缓解这些焦虑时,就会产生神经症的冲突。当焦虑被转向外部世界的对象时,就表现为恐惧症;被隔离开时,就表现为强迫症;被直接体验时,则表现为焦虑症

发病的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的神经症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源于外界的刺激,都是后天学习与环境决定的结果,是通过条件反射习得的。不但人类正常的行为是刺激-反射的结果,病态的行为反应也是通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

发病的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

由于神经症患者有特殊的个体易感素质,因此常常做出不现实的估计与认知,出现不合理的反应,当这种反应超过一定的限度与频度,便出现疾病

他们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有:非此即彼、灾难化、以偏盖全、选择性(只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先入为主、情绪推理、个人化

部分神经症的认知特征

抑郁症对自己、对世界、对前途的负性认识

焦虑症感到自己的躯体或心理将会受到威胁

惊恐发作灾难性地解释自己的躯体或心理体验

恐怖症认为某些实际无危险的环境有危险

强迫症认为总是不放心、怀疑、唯恐不恰

当、穷思竭虑

疑病症认为患了不治之症、到处求医

发病的心理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的能力,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得这些潜力得不到合理的发挥,致使个人的性格形成与认识格局出现歪曲和畸变。神经症的根源,是自我完善潜力遭到压抑、发生扭曲的外在表现

发病的心理学基础

森田的神经症理论

森田认为,神经症患者对自己的心身变化特别敏感,过于消极地评价;追求完美,求全责备,易于陷于慢性挫折状态,自信心不足,常为自卑而苦恼;自以为是,对事物作出主观片面地评价,不做冷静地分析。神经症地本质纯属主观问题,而不是客观地产物,患者总是把精神能量投向自身,对自身的细微变化特别







































北京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keuq.com/hlcs/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